见罗艺都主动站出来,旁边看热闹的人也是纷纷劝了起来,来表达自己的善意。

  见并州军如此的和睦团结,简直跟亲如一家一样,赵云心中感动不已,就连心中的归属感,也瞬间增加不少。

  “既如此,云多谢主公,今后定会冲锋陷阵,攻坚拔寨,以报主公的知遇之恩。”赵云冲王羽躬身一礼,异常感动地说道。

  很快,王羽就将赵云带来的这些人安排好了,毕竟赵云带的人不算多,只有两百多人,王羽又从招兵处,拨来两百多人,凑够五百人给赵云。

  赵云这一曲,暂时归于东方承誉麾下,作为先锋军出战,这可是一个立功的大好机会。

  ………

  深夜。

  王家三爷王尘,来到了一处宅子外面,此时此刻,他的神色有些不对,想要进去里面,但又迈不出去这一步。

  所以,一直在外面徘徊。

  “惊风(王尘的字),直接进来吧。”里面的人似乎知道王尘在外面,当即开口说道。

  得到里面之人允许之后,王尘当即进来,抬头就发现了夏育和张奂也在这里,这让王尘更加确定心中的答案。

  “我一直以为你服毒而亡,看来是我想错了,我爹怎么可能让你这么容易死去呢,段帅。”王尘看着面具男子说道。

  随着王尘话音刚落,面具男子当即露出一丝苦笑,道:“早就猜到你会来,毕竟,你是老夫我的传人弟子,也是这个世界上,最为了解老夫的几个人之一。”

  面具男子虽然表面上,没有承认自己的身份,但在话语之中已经承认了,自己就是段熲,已经死去多年的那个人。

  随后,段熲便将面具给摘了下来,露出自己的真容,或许是因为突破天人的缘故,原本应该已经七十多岁的段熲,看起来只有五十多岁。

  对此,王尘并不奇怪,因为一旦突破天人,就会受到天地力量的洗礼,体内生机也会有着一定程度的复苏,就好像返老还童一样。

  “段帅,当初,到底发生了什么事?”王尘还是忍受不住心中的疑惑,于是当即出言问道。

  段熲对于王尘来说,可不是老上司这么简单,更是他军旅生涯的授业恩师,如果不是段熲的辛勤教导,王尘也很难这么快就成长到如今的地步。

  作为弟子,他自然要知道,段熲经历了什么。

  “当初……”

  很快,段熲就将自己一世的生平尽数给王尘讲完,让在场的夏育等人具是无言。

  段熲这一生,可真算得上波澜起伏,他有着优秀的能力、对于事情上也是非常敬业,但却因为没有靠山,经常背锅,从而导致自己也混的不好。

  就拿三十多年的那场事来说。

  段熲担任辽东属国都尉时,正值鲜卑侵犯边塞,段颎就率军赶往边塞,又因为担心鲜卑会因惊恐逃走,于是派驿骑假送玺书诏令段颎退兵,想来一招诱敌深入,以此来全歼敌军。

  最终,段熲如愿了,犯边的鲜卑人,全部被斩获,可段颎却因假造玺书,要面临重刑,最后还是王玄的父亲,当时担任太尉王应出言求情,使段熲被罚至边境御敌,用来将功赎罪。

  待刑期满后,被征为议郎。

  在此之后,段熲就得到了王应的看重,多次在战场上立功,并在二十多年前,就担任护羌校尉。

  只不过,就是这一年,公元159年,王应因为大将军梁冀被宦官除灭,被罢职回到了老家,段熲再次失去了靠山。

  而就在两年后,西北的羌族再次叛乱,段熲于是“昼夜相攻,割肉食雪,四十余日”,最终大败羌人。

  但是他没想到,凉州刺史郭闳(hong)为了抢功,竟然丧心病狂到扰乱战局的地步,使得羌乱越发严重。

  他更没想到,郭闳选择事后甩锅,诬陷自己作战不力,使自己再次被撸,又当了苦力。

  不过这个时候,是王玄发动家族力量,使得凉州之地对羌人恨之入骨的世家,千里迢迢跑到洛阳告御状、替他喊冤。

  汉桓帝在知道此事后,也是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,决定亲自过问此事、让他说出实情时,而此时的段熲,却选择了继续背锅。

  因为他很清楚,郭闳背后的靠山,可是宦官集团,尤其是这个时候,宦官因为帮助皇帝干掉大将军梁冀,权势更是如日中天,他怎么得罪得起。

  最终,段熲选择了倒向宦官集团,走上了一条不归路。

  可能会有人问了,段熲为什么不去讨好文官集团?

  其实这个问题总结来说,就是三个字………没资格。

  那个时候的段熲,就是个小镇青年,出身低,只会打打杀杀、行侠仗义(少习弓马,尚游侠),书读得不好,老师也不牛。

  而文官集团,则是更喜欢他的竞争对手。

  可以说,东汉什么都缺,就是不缺人才。

  名将的竞争那是非常激烈。

  就拿当时来说,除了将门世家的王家外,还有着三大名将:那就是皇甫规(字威明)、张奂(字然明)和段熲(字纪明)。

  他们仨都是凉州人,且表字都有一个“明”字,所以人称“凉州三明”。

  看着并驾齐驱,但其实根本不在一个赛道。

  皇甫规和张奂二人,都出生于官宦世家,虽然比不上将门世家的王家,但从小也是饱读经书,是出了名的儒生、名士,他们交往的也都是高官、大儒,天生的上流社会精英。

  看看皇甫规的亲友团:

  祖父皇甫棱,担任度辽将军。

  父亲皇甫旗,担任扶风都尉。

  弟弟皇甫节,担任雁门太守。

  侄子皇甫嵩,汉末名将、如今的北地太守。

  老朋友张奂,汉末名将。

  再看看张奂的亲友团:

  父亲张惇(dun),担任汉阳太守。

  老师朱宠,担任太尉。

  老领导梁冀,大将军,而且张奂居然还没有受到牵连。

  老朋友皇甫规,汉末名将。

  长子张芝,汉末着名书法家,人称“草圣”

  次子张昶(chǎng),着名书法家,人称“亚圣”

  三子张猛,后来的武威太守。

  再看看段熲的亲友团,儿子都没有什么名声,手下只有一个还没有发达的董卓,虽然王尘是他的兵法传人,那时候,王尘还没有参军呢。

  可以说,不管家庭出身、教育背景、知识结构、生活方式、为人处世、工作机会、朋友圈等等,段熲跟人家都没法比。

  文官集团当然更喜欢皇甫规、张奂。

  而王家当时只有军权,对于朝廷内部的事,基本插不上手,就算是想要帮助段熲,也是有些无能为力。

  不过,段熲人家也是知恩图报之人。

  王应当时的救命之恩,他则是将他小孙子王尘收为弟子,带领着不断征战沙场,最终闯出血龙神将的威名。

  不过,也正因如此,王玄才会在他靠山倒塌,自己性命不保的时候,伸出自己的救命之手,原来的太尉段熲已经死了,现在活着的则是面具人段熲。

  ………

  翌日。

  就在全军整顿,培养彼此的默契度,为河套之战做准备时,王羽则是准备开启新一轮的召唤。

  王羽想了一下,这次出战不一定要倾巢而出,大本营还是需要留人的,不过,原本定下来的人肯定不能动,他们都要随军参战。

  那么这样的话,留下之人的质量就大大降低,万一檀石槐趁着并州大军全军出动时,命令耶律阿保机,或者是其他名将进行偷袭怎么办。

  雁门关,云中郡,这些可都是并州的门户,不能有所闪失,肯定需要人驻守。

  不过,如今黄巾之乱开始。

  在大汉中央军、以及地方军无法取得战果的时候,朝廷肯定会让边军出战,到时,就算是并州军大军出动,肯定还要出动个一两万人马。

  所以,经过一番沉思后,王羽当即做出来了决定。

  临近出发之前,还是要进行几次召唤,只要卡在关键点上就可以了。

  一念至此,王羽当即对系统下达了召唤指示:“系统,使用一张白银随机召唤卡召唤!”

  【好的,宿主使用白银随机召唤卡,召唤开始。】

  【叮咚,召唤第一人,双鞭,呼延灼,武力:96;】

  双鞭呼延灼,王羽如果没有记错的话,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出现在候选名单之中。

  如果是普通召唤,他倒是也不介意将他拿下,可关键这是占据重要位置的白银随机召唤,王羽只能说他来的不是时机。

  【叮咚,召唤第二人,晋国六卿之一,荀林父,统帅:96;】

  荀林父,姬姓,荀氏,名为林父,因曾任中行之将,以官为氏,别为中行氏,谥桓,又称荀伯、荀桓子、中行伯、中行桓子、中行林父,是逝敖的长子,智氏始祖荀首的哥哥。

  春秋中期,晋国的正卿,中军元帅,更是一代名将,主要活动在晋文公、襄公、灵公、成公、景公时期(公元前636年—公元前581年)。

  荀林父刚开始的时候,并没有什么名气,直到晋文公重耳要建立霸业,他这才崭露头角,城濮之战前,担任晋文公的御戎(驾驶国君戎车的别名)。

  至晋景公时,荀林父出任中军元帅,主持国政。

  晋楚争霸的邲之战中,荀林父任中军元帅,执掌国政,率师与楚国征战,但由于荀林父不过新主中军,号令不行。

  再加上,他的副手先彀刚愎自用,不肯听从命令,他们的三个统帅,也各自主张,从而导致了晋军在邲之战的大败。

  楚庄王由此开始建立了,属于自己的霸权,被后人列为春秋五霸之一。

  不过在此之后,荀林父接受教训,注意使全军贯彻一个明确的军事意图,统一指挥,统一行动。

  他又指挥了一次,示威性的伐郑的战役,目的是威胁郑国脱离与楚国的同盟,与晋国重修旧好,而这次,晋国的军队很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。

  晋景公六年(前594年),荀林父又率师攻灭赤狄的潞氏,这也是荀林父在政治军事生涯中,建立的最后一次功绩。

  不久,年迈的荀林父自觉部分弥补了邲之战的过失后,宣布退出晋国政坛,其子荀庚继立,是为中行宣子。

  从荀林父的人生履历,就可以看出来,他不仅军事才能卓越,对于政治方面也是非常拿手,可以说说军政双开花之人。

  【叮咚,召唤第三人,隋朝名将,刘方,武力:

  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中宁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vip小说网站阅读汉末召唤之无敌天下,汉末召唤之无敌天下最新章节,汉末召唤之无敌天下 xbiquges.com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