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宁殿。

  “官家,政事堂那边传来消息,开封府界,京东路,京西路的裁军一事,进展颇为顺利。”

  “那些被拣选的人,得知放免归家的恤恩,丝毫没有怨言,纷纷盛赞皇恩浩荡。”

  “如今,三地一共拣选了近一万人,并且拣选仍在继续,依照政事堂的计划,最终应该能裁撤掉两万人左右。”

  提到‘两万’这个数字,雷允恭语气一顿,连忙用眼角的余光瞄了一眼官家。

  这个数字,太大了。

  当他第一次得知这个数字时,甚至怀疑是不是有人在中饱私囊!

  三地的厢军总数不过七八万人。

  结果,淘汰者竟然高达两万!

  如此一来,也就意味着厢军中有四分之一的人不合格。

  虽然厢军只是役兵,不是真正的作战部队,但这个淘率概率也太高了一些。

  之前的厢军将领,难不成都是饭桶吗?

  ‘幸好官家没有动怒。’

  眼看官家一副云澹风轻的样子,雷允恭提着的心也跟着落了回去。

  其实,对于这个淘汰率,李杰一点也不意外。

  依宋朝的兵制,厢军本就是老弱病残的集中地,淘汰率高一点,很正常。

  何况,厢军也是喝兵血的重灾区。

  厢军的待遇不比禁军,厢军的郎将,收入有限,动歪脑筋的人自然就多了。

  李杰甚至觉得淘汰的少了一点,不过,考虑到未来的基建计划,厢军确实不宜裁撤太多。

  在他的计划中,厢军未来的编制不止不会减少,反而会增多。

  至于,多的那些人从哪来?

  当然是从禁军中淘汰出去。

  战争,从来不是以人数论输赢,三十万乌合之众,也比不上一万精兵。

 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桉例,可不少。

  如果不能提高军事素养,人数再多,也不过是待宰的羔羊。

  提高战力,才是禁军的要务。

  “三地的厢军军费开支,每年预计能够减少三十万贯。”

  “很好。”

  李杰微微一笑,嘱咐道。

  “传诏中书,朕从内库中拨款三十万贯,交付至三司,令三司尽快于三地重建州学。”

  虽然这三十万贯只是预期数字,但兴学的事,李杰却准备尽快提上日程。

  此一时,彼一时。

  前不久,他才刚刚给文臣们来了一记狠得,现在也是时候给个甜枣了。

  用三十万贯来堵住文臣的嘴巴。

  这买卖,很划算。

  值得一做。

  此外,寇准那边也有消息传来,而且是好消息。

  最近这段时间,不少儒士都相邀前往应天书院,应天府距离西京并不远,很多儒士途径西京的时候,都会去寇府拜访一二。

  按照李杰的意思,寇准也试着吹了吹风。

  最终,结果是喜忧参半。

  支持以诗赋取士的人确实不少,但不少有识之士,也看出了科举制度中的隐忧。

  如今的科考制度,考的是博闻强记的能力,不问才学器识,即便是才学俱佳的考生,应试是用错韵脚,也会被黜落。

  天下之士,皆奔走于声病偶对之间,探索圣贤之学奥者,百无一二。

  长此以往,科举还能为国取士吗?

  而且根据寇准的汇报,绝大多数赞同科举改革的,多是出身寒门的名儒。

  这一点,其实很有意思。

  任何时代,既得利益者都不乏后继者,以及挑战者。

  科举无疑打破了门阀世家的体制,唯才进举,但现行的科举制度,也不是没有捷径。

  应制诗,自有规律。

  相比于那些世家大族,寒门出身的子弟,单单在这一点上便差了很多。

  世家大族占据社会资源明显更多,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情报,然后他们便能从中总结出部分规律。

  最后,在应试之前,他们还能根据贡举官的身份,投其所好。

  这里的投其所好不是贿赂,也不是舞弊,而是根据贡举官的性格喜好,写出符合贡举官感官的应制诗词。

  当然,即便改革了现有的科举制度,不以诗赋取士,改考实学,实务,出身世家大族的考生,仍然会占据优势。

  这一点,是无法彻底改变的。

  就像后世的考生,个人的天赋、努力,固然很重要,但考生的家境,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。

  占据社会资源多的家庭,完全有能力聘请名师开小灶,甚至还能用钱开道,砸开某些学院的大门。

  从古至今,某些东西从未消亡,只是换了一层皮,换了一个形制。

  片刻后,公事汇报完了,李杰话锋一转,提起了王曾的事。

  “之前我交待你的事,你办的怎么样了?”

  话音刚落,雷允恭连忙跪倒在地。

  “官家恕罪!”

 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。

  王曾是当朝宰相,想让他辞官,哪是那么容易的?

  而且,王曾家教甚严,不像丁相那样,如果换做是丁相,雷允恭有一百种办法隐晦的警告对方。

  但这一招在王曾那里不好使。

  王曾的几个子女,基本上没什么破绽,人家安安稳稳的收租,哪有漏洞可寻?

  另外,官家还特地嘱托他,不能用那等泼脏水的行为,不能莫须有。

  有了这些限制在,雷允恭思想来去,也没找到破局的点。

  所以,这事便一直耽搁了。

  “臣无能!”

  砰!

  砰!

  说话间,雷允恭重重的磕了几个响头。

  “请官家降罪!”

  “算了,你下去吧。”

  李杰挥了挥手,示意雷允恭退下。

  这家伙,确实有点不靠谱。

  最终,这事还得是他自己来。

  其实,想要让王曾退位,办法也不难。

  只要一场大火,不,小火就行。

  想到这里,李杰的视线似乎穿越了城墙,看到了那片耗费了无数民脂民膏的宫殿。

  玉清昭应宫。

  ……

  ……

  ……

  宝慈殿。

  “官家从内库中拨了三十万贯财物给三司?”

  虽然刘娥现在半隐退了,但内朝的事,还是她说了算,内库乃天子私库,藏于大内,其中的钱财,自然也就归她管。

  不过,她和李杰之间有过约定,低于一百万贯的开支,无需向她报告。

  “是的,说是用来助学的,开封府,京东路,京西路的裁军结果出来了,官家听了汇报,很是高兴。”

  “然后便赐了三十万贯。”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中宁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vip小说网站阅读诸天万界之大拯救,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,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biquke.vip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